2016年1月訪日研究心得心得分享(赴日本參訪活動) -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梁昱偉同學
1.參加本次活動,對日本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雪
我想,身為一個台灣人沒看過雪也是非常合理的吧!而且當第一次親眼看到天空在下雪內心驚呼時,還很幸運的被日本人告知那其實是「半雨半雪」,也就是前陣子台灣新聞常報導的「冰霰」。而真正看到下雪是在到日本的第四晚要從集合地點坐home爸的車前往他們家時。當抵達他們家看到屋頂樹枝和路上都是潔白的雪時,覺得美的像是電影裡的場景。隔天早上雪停了,跟home爸、home媽去田裡採高麗菜時看到田裡波浪狀的雪覆蓋著一球一球的高麗菜,而我們輕撥開雪後一顆一顆地採收,這真的是很奇特的經驗。但之後對雪的驚喜感漸漸的冷卻了,尤其是當需要剷雪以及看到路邊被泥濘玷汙的髒髒的雪時,雪變得太過真實,一點都不夢幻了。還記得最後一次對雪感到驚艷時是在溫泉旅館泡戶外溫泉時,躺在溫泉中看著圍籬外半片山壁上的枯枝上的雪伴著天空中輕飄著的小雪片以及聽著不遠處的流水聲和瀑布聲時,根本是4D的如詩如畫!當下只覺得:人生啊~~~。
福島縣
這次去聽了很多他們在311大地震後的除汙作業,看到福島人民堅強的復甦以及日本政府一絲不苟近乎龜毛的善後方式。他們在各地設輻射值檢驗站,可以清楚看見現在的輻射值。也是這次去才知道福島縣大部分區域的輻射值其實比世界上很多的大城市還低,根本很安全。當然至今他們至今仍有超過十萬的福島縣民流落在外地,無法回到仍是禁區的家。好希望他們可以早日回到他們的家。除此之外,福島縣的稻米每一袋都要經過檢驗才能出口到其他國家,只是很遺憾台灣至今仍不給進口。令我納悶的是台灣政府質疑日本政府的檢驗可信度嗎?還是只是憑著「那是輻射災區的米怎麼能進口?」的「印象」在決定政策?看完他們面對這大災難時的處理過程,我在想,如果台灣也發生這樣的事時,我們的政府也能做到這樣嗎?可惜我在想了許久後決定不再想了,因為我感到沒信心與害怕...。一個國內食品安全問題把關不力又單憑刻板印象面對日本米進口與否的政府我能相信他可以預防或處理更大的災難嗎?也許我只能慶幸住在台中算是離台灣各個核電廠都算相對的遠的地區吧!
日本人
來之前就知道的日本人的有禮貌、謹慎、集體意識。而來了之後觀察到以及聽到一些還是令我覺得新鮮有趣的事:(一)本來覺得日本人上班族幾乎都清一色的深色西裝配黑色公事包單純是因為他們的集體意識-害怕與其他人不一樣。但這次來聽到有位日本人覺得這現象跟日本人的審美觀有關係。她說大多數的日本人覺得穿得太鮮豔很俗。有趣的是接著有台灣團員問:那大阪人呢?她略帶尷尬的笑著回說:大阪人比較特別。(二)「一期一會」的具體化:他們傾向在看我們坐上遊覽車要離開時,一直揮手揮到我們消失在盡頭。如果之前我的指導教授郭老師的觀察為真(一個外國人要真的打入日本人的社交圈是很困難的),那我認為日本人誤解了「一期一會」的真義。如果真的是一期一會那應該是真心專注在交流的當下以及內心期待之後深交的機會,而不是抱著應該不會再見面了所以流於形式化的接待禮貌以及在送別對方時把禮數做得非常足而已。我想這是文化上的差異吧,只是有點不習慣就是了。
台灣人
這次的旅程中在同團的人中發現有些台灣人對自己的self-constraints可能比日本人還強烈。舉例來說,當最後一天要從成田機場過安檢離開前,我從團體中走到旁邊的垃圾桶前猶豫要丟哪個桶子時,有位台灣人匆匆跑過來帶著有點緊張的口氣說:你要丟什麼?(感覺很害怕我亂丟造成其他人的困擾)於是我把手中的罐裝金屬瓶身和無法分離的塑膠瓶蓋的體香劑拿給她看。我說:這金屬和塑膠沒辦法分離所以應該是要丟標示「其他」的垃圾桶吧!結果她聽完後依舊端詳許久,說:這東西怎麼這樣啊?我心想:喔?所以不是日本人的垃圾桶分類還不夠複雜,不足以應對所有的垃圾而是這東西太奇怪囉?於是我回應她:我怎知道啊?這在日本買的啊!我覺得也許是他/她們在面對日本文化時覺得日本是比較優越的,於是在潛意識中對自己文化產生了自卑感吧,以致覺得我們台灣人要更強烈的約束自我。當然這單純是個人臆測,沒必要且我也沒能力在這探討其成因。只是在我們看到日本文化的好時,也許也別忘了在他們眼中我們始終是外國人啊!在學習他們的優點時,也許該想想那我們台灣人是否有什麼連自己都感到驕傲的性格呢?在最後一天,車上都是台灣人時更有人說:「不要因為他們日本人誇我們這團台灣團有多好就感到自滿,好還要更好,而且他們有可能只是客套」。這句話的背後夾雜著多少複雜又矛盾的背景啊!因為如果你確定他們單純是客套,那在他們完全正面誇獎的背後,你要怎知道自己有那裡需要改善才不至太過失禮的地方?又如果日本人是真心覺得我們這團參訪的台灣學生們很棒,那不就好了嗎!我們要再更自我約束求所謂的「更好」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要讓日本人認同台灣人有些特點比他們更優秀的話應該是展現我們比他們更真誠、慷慨或其他特質吧!個人認為走強化自身的self-constraints的這條路是死胡同,因為那是他們已具備的特質了,他們能多稀罕啊?也就是搞不好你比他們還客氣時他們內心還會覺得你這外國人有事嗎?怎麼沒自己的個性啊?
國家
日本外務省官員的講座題目是<中日關係>。這標題多少觸及台灣團員們的敏感神經。於是在後面幾天有同學在心得中反應覺得這標題令人受傷。於是在日本倒數第二天的團體心得總發表時,日本交流協會東京總部總務部長-柿澤未知先生再次到場替他同事幾日前所發表的講座內容做更進一步的解釋。部長說「無論我們喜不喜歡中國,都是日台必須共同面對的」、「談日本外交不談中國的話那根本不算是在談日本外交」等等。這些我個人都很認同,也很高興且感到很榮幸部長說他唸書時在台灣待過五年且擔任相關的日台事務有二十年,且部長中文說得很好,人又親切,解釋的內容也很合理。可是部長,那個標題呢?這不是一個在台灣或日本舉辦的學者們的專題研討會要談什麼敏感議題都可以用「純學術討論」來解釋。如果按照部長的闡述,那標題應該是「中日台關係」比較切題吧!因為如果連這樣台日密切交流的場合中,還讓台灣人有解讀「中日關係」這標題是日本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的空間的話,那麼台灣只是未完成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已了。在這樣的前提下,請問我們台灣要跟日本聊什麼中日關係?照「中日關係」這標題的脈絡下,我們台灣更應該做的是跟中國一起聊怎麼面對美日軍事同盟強化下的東亞局勢了吧!身為一個剛在學習研究台日關係的碩士班台灣學生,學生的淺見是覺得不論用什麼方法,避談最敏感的部分也好、迂迴曖昧也罷,或是其他更睿智的方式來該避免讓良好且親密的台日關係卡在這敏感標題下且受到傷害。而我認為「中日台關係」這樣的標題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一定會是最適切的,因為這是事實現狀,較不會牽扯到台灣內部不確定的統獨敏感神經。在日本的倒數第二天填問卷時,聽到有位台灣學生問說:問卷上面的「國籍」那格要填什麼?一旁的山西小姐用困惑的表情問:台灣啊!不然呢?接著她身邊的渡邊小姐跟山西小姐交頭接耳了兩句後,山西小姐笑著說:阿~寫ROC也可以啦!我猜,那位同學是想寫台灣,但由於來日本前填的相關正式表格都必須填ROC,所以他困惑這份表格能不能填台灣吧?這真的很有趣,大概只有台灣人有這困惑吧?(笑)
2.總結
感謝日本外務省提供全額免費的交流機會,也很感謝其他主辦單位以及協辦單位們幫我們安排了如此充實的行程,讓整個參訪過程非常順暢。我想這一定是需要很多的溝通以及貼心的設想才辦得到的吧!我回來後常驕傲的跟其他台灣人友人說:「也許你們很常去日本玩,但應該很少數人有機會能像我們有這機會進行這樣深度的參訪以及生活體驗」。也很這感謝幾天一直替非常多話的我翻譯的朋友們(特別是在寄宿家庭時)。當然最感謝的人還是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長郭育仁老師給我這機會。畢竟學校優秀人才如此的多,不才又不會日語的學生我居然能是那幸運的四個人之一!讓我有機會學習與觀察日本且最重要的是能讓我對論文寫作有更多的刺激以及啟發,再次深深的感謝各位!
瀏覽數: